假理财产品,竟是良品铺子股票目标价国有银行行长一手炮制!

担任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的李某,运用职务便当,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将客户资金用于放贷等盈利活动,并从中收受好处费和并吞部分资金。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来,法院以移用公款罪、贪婪罪、纳贿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30万元。 办案团队检查卷宗和依据资料,从源头整理资金流向,研讨确定违法行为与违法金额。 虚拟高利率理财产品

“我还不上钱了,来投案自首。”2021年底,自称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的李某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2013年,已在银行体系作业20余年的李某成为某国有银行的支行行长。一些大客户因资金周转不畅,找到李某期望其能协助续贷。所以,李某决议运用这一“时机”,经过卖理财产品“挣钱”,而这个理财产品是他虚拟出来的。

“咱们银行现在有一种利率高、危险低的理财产品,利率比其他银行都高得多……”李某向银行客户引荐自己虚拟的理财产品。因李某是行长,一些客户没多想也没进行深化了解就挑选了信任李某,纷繁购买这款理财产品。

收到客户的钱后,李某用自己的电脑打印出理财单据,并盖上银行的公章,让客户以为自己购买了一款实在的理财产品。而实际上,李某把客户的钱转入了自己操控的银行账户中,并用这些钱帮大客户还贷续贷。其间,因银行准则调整,李某无法动用单位公章,他便找人私刻公章加盖在理财合同上。

2014年6月,大客户赵某因无法归还到期的1500万元借款,找到李某寻求协助。“我能够帮你把1500万元还了,也能够帮你处理续贷,但你要给我12.5万元好处费。”李某对赵某说道。赵某为了得到李某的协助,只好向李某转款12.5万元。李某收到好处费后便运用自己操控的客户资金帮赵某归还借款并处理了续贷。

经检查确定,李某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作业人员,运用职务便当,吸收40余名客户资金用于盈利活动,移用金额达6000余万元。

替换单据掩盖资金来源去向

为了躲避监管和侦办,李某要求客户在处理下一年度的理财产品时需把前一年度的单据带来换新单据。“有些客户在购买一两次拿到利息后就不再购买了,更多的客户由于高利率,每年都在我这儿购买理财产品。”李某告知说,高利率是他自己定的,是用来招引客户出资的手法,以确保自己手中资金的循环。

一起,李某还运用多个别人银行账户,将吸收的客户资金不入账,而是转入到这些户主身份各异的账户中,再将这些资金用于放贷。为了躲避银行体系的监管,李某违背金融管理次序构建归于自己的“个人银行”,“只需大客户能够在期限内还款,我就能持续经过虚伪理财产品吸收资金,如此既能够在一年期理财产品到期时依照约好的高利率向客户付出本息,银行的事务也都能完成了。”在李某的设想中,他将吸收的资金用于向大客户放贷,再用大客户还贷的钱给客户返本付息。

“拆东墙补西墙”无法弥补巨大亏空

从2013年到2020年,李某历任多家支行行长,他以这一理财项目连续吸收了银行客户几千万元的资金,以为能够一向这样运转下去。但让李某没想到的是,资金链断了。

几名大客户因相继亏本无法还贷,导致李某无法向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返款。尽管李某也想办法进行过弥补,乃至将自己和家人的存款用于向客户还款,但这仅仅无济于事,无法弥补巨额亏空。眼看工作要东窗事发,李某只好挑选投案自首。公安机关经检查剖析后以为,该案涉嫌职务违法,遂将该案移交监察机关。

监察机关在李某供述的基础上,经过电话、造访等方法逐一联络购买过虚伪理财产品的客户,向他们核实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方法、金额等。一起,经过整理李某操控账户的资金流向,查找有有关的账户,顺藤摸瓜复原案子现实。终究查明,李某移用资金6000余万元、纳贿12.5万元、贪婪50万元。

案子被移交检察机关检查起诉后,检察官屡次向李某释法说理,耐性回答李某提出的问题,终究,李某在辩护律师的见证下自愿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2022年10月24日,东安区检察院以李某涉嫌移用公款罪、贪婪罪、纳贿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于近来作出上述判定。

发布于 2024-03-05 13:03:04
收藏
分享
海报
1
目录